-
西双版纳:释放中老铁路红利 激活沿边发展动能
中老铁路通车以来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立足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中老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优势,以勐腊—磨憨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抓手,加快打造中老边境第一城。通过持续提升试验区、合作区改革开放水平,强化招商引资,聚焦康养文旅、口岸进出口加工等重点产业,推动浙商产业园“磨憨启动区+勐腊联动区+西双版纳辐射区”梯次建设,将铁路通车带来的区位红利、通道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。 (一)优化空间布局,构建边境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2年起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面推进勐腊—磨憨一体化发展,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,加快构建“一核两翼”空间布局。磨憨作为中老铁路跨境枢纽节点,重点完善口岸查验、跨境物流等功能,推动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的设施联通和功能互补;勐腊县聚焦产业承接和城市服务配套,建设一体化发展的“后勤保障基地”。两地通过统一规划产业布局、共享基础设施资源,逐步实现城市功能、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的协同联动。截至2023年,磨憨口岸片区已建成跨境物流仓储中心3个,勐腊县城至磨憨镇的快速通道升级改造工程完工,为“中老边境第一城”建设奠定基础。 (二)建强开放平台,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提升试验区、合作区发展水平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,明确“一年有起色、两年有模样、三年见成效”的阶段性目标。2023年,当地以浙商产业园为抓手,推动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。该产业园按照“磨憨启动区先行、勐腊联动区承接、西双版纳辐射区赋能”的思路,重点布局跨境产业合作项目。磨憨启动区依托口岸优势,发展木材加工、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;勐腊联动区聚焦轻工制造、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;西双版纳辐射区则发挥旅游、生态优势,培育康养度假、跨境电商等业态。通过政策创新,试验区、合作区推出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12项,吸引浙江、广东等地企业入驻,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涵盖物流、加工、文旅等多个领域。 (三)聚焦重点产业,培育多元发展新动能 围绕“产业合作”核心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瞄准康养文旅、口岸进出口加工、数字经济、商贸物流、现代金融等领域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在康养文旅方面,依托热带雨林、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,开发跨境康养旅游线路,2024年新增中老铁路旅游专列3条,带动沿线景区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。口岸进出口加工领域,磨憨片区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家,将老挝咖啡豆、橡胶等原材料加工成终端产品后销往国内市场,提升附加值。数字经济方面,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,实现“铁路+电商”模式常态化运行,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显著。商贸物流领域,依托中老铁路物流枢纽,建成勐腊国际陆港,开通至昆明、重庆等城市的货运班列,降低跨境物流成本。现代金融领域,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、出口信用保险等服务,为企业跨境贸易提供金融支持。 (四)深化内外联动,畅通双循环发展新通道 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接点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过浙商产业园等平台,推动跨区域合作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。在国内大循环中,加强与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协作,承接东部产业转移,将浙商产业园打造为“浙江企业走进东南亚”的桥头堡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,利用中老铁路连接中国与东盟市场,推动“中国产品出口东盟、东盟资源进口加工”双向流动。2024年,通过磨憨口岸进出口的商品中,工业制成品占比提升至65%,农产品进口加工转化率达40%,形成“通道+产业+市场”的良性循环模式。未来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持续深化与老挝及东盟国家的合作,推动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,努力成为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。
2025-06-30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